赌网

关于对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13030456号提案的答复

  •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11日
  • 编辑:白其鹭
  • 来源:

  辽农提〔202575

李敬岩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打造我省大农业现代化示范地助力乡村振兴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23年,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省委、省政府提出将辽宁打造成为现代化大农业发展先行地等目标定位,用以牵引辽宁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

  您在提案中指出的影响我省三农事业发展的财政投入、人才技术、发展理念等方面的问题正当其时,分析得客观精准、切中要害,提出的对策建议前瞻务实、可操作性强,对破解难题,推动我省乡村全面振兴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积极采纳。

  二、取得成效

  2024年,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锚定打造现代化大农业发展先行地、建设农业强省目标,深入实施乡村振兴补短板工程,取得良好成效。

  (一)坚决扛牢维护国家粮食安全责任。一是全力夺取粮食丰收。稳定全省耕地7758万亩、粮食播种面积5366.3万亩,均超额完成国家下达任务。粮食产量达到500.1亿斤,连续2年突破500亿斤大关。粮食亩均单产931.9斤,位居粮食主产省第2位,保持全国领先。二是重要农产品产量实现快速增长。优化生猪产能调控,能繁母猪存栏132万头。新建改造日光温室和冷棚10.1万亩,打造20个省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升级改造200个大中型畜禽养殖场智能化设施。设施蔬菜水果、肉类、海水产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4.2%5.1%5.5%

  (二)毫不放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一是实现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全覆盖。2024年度省监测标准调整至8500元,同比增长12.58%。全年共排查689.8万农户,建成覆盖全体农户的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基础数据库。将农村低保平均标准提高至7565/年,将符合条件的1.6万名监测对象全部纳入救助范围。二是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实施帮扶产业项目2373个,引导脱贫群众发展高质量庭院经济;安置全省脱贫人口17.3万人就业,提供公益性岗位4.9万个;实施雨露计划+”毕业生就业活动,继续升学或参军2596人,就业率达83.6%

  (三)有效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一是推动乡村产业提质升级。粮油、畜禽、水产等3个重点产业集群产值达到25102720104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8%5%,新增国家级龙头企业9家、省级龙头企业91家。持续建设100个旅游重点村,入选国家乡村四时好风光精品旅游线路11条,新增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2个。二是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组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14个,赌网 重点实验室4个。在全国率先实现农机补贴省级直接到户发放,更新农机具10.1万台套,综合机械化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提升渔业生产本质安全水平,淘汰木质老旧渔船545艘,新建钢质渔船294艘。

  (四)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一是推进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建设美丽宜居村1056个,获评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3个。持续开展农村供水工程项目建设,全省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8%。加快县城配电网网架完善和老旧设备改造,农网供电可靠率达到99.89%。建设改造农村公路6171公里、村内道路5523公里、改造危桥169座,新增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5个。二是完善农村公共服务。健全农村养老服务体系,41个县级地区失能特困人员专业照护资源供给覆盖率已达100%。下达资金2.22亿元,支持普通高中改善办学条件。全省村医队伍中具备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人数占比为44.1%,同比增长2.8个百分点。三是建设平安乡村。组织开展百姓春晚、移风易俗、理论宣讲等文化服务和文明实践活动5万余场次,农民精神风貌持续提振。落实农村扫黑除恶常态化机制,开展清风2024”专项行动,全面整治农村赌博突出问题。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专项工作,化解率达到99.5%

  (五)全面深化农村改革。铁岭县黑土地保护用养结合张庄模式,入选中国改革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沈阳市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中心创新农村产权交易服务机制、鞍山海城市农业设施登记抵押担保融资模式,入选全国农村改革典型案例;沈阳市沈北新区闲置宅基地代收代储实施操作标准、于洪区促进乡村民宿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大连市旅顺口区农村宅基地以宅换房实施办法等12项制度,纳入赌网 制度创新清单。

  三、下步措施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抓住关键点、找准突破点、明确着力点,特别是您提到的几个建议,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狠抓农业全产业链发展。一是建立健全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全方位立体化拓展食物来源。实施大中城市周边现代设施农业更新工程,新建改造设施农业10万亩,提升蔬菜等农产品生产供应能力。支持深远海渔业设施、海洋牧场建设。积极发展新型森林食品。培育发展生物农业,选育农业微生物、道地药材新品种(系),开拓新型食品资源。强化食品安全监管,完善批发市场食用农产品安全追溯体系。二是加快建设高水平农产品加工集聚平台。43个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建设作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和食品工业大省建设的重点,集中打造沈北新区、盘锦辽滨、铁岭县、台安县4个百亿级集聚区,东港、灯塔、开原3个集聚区向百亿级全力冲刺,各地集聚区主营业务收入增速达到7%以上。三是持续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实施龙头企业培育工程,用好龙头企业奖励、固贷贴息、设备补助等政策,支持企业技改扩能,有效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按照新的龙头企业认定办法抓好企业培育,全省新增省级龙头企业50家以上。同时,加强宣传引导,推动龙头企业入规纳统,真实反映各地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实际。四是狠抓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围绕主导产业,依托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做好项目谋划储备,集成产业融合等项目政策,开展产业上下游配套精准招商。强化项目落地服务保障,简化屠宰、饲料加工等审批流程,落实包保责任,加快推进90个亿元以上项目早建成、早投产。

  (二)发展壮大县域富民产业。一是推进乡村产业提质升级。重点培育海参、人参、梅花鹿等十大农业特色产业,优化县乡村产业链布局。扩大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规模,做精做靓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开设线上辽宁农业特产馆。持续推进食品工业大省建设,支持不少于10个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建设,新增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不少于50家。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型业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开展第二批省级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培育工作,推动100个乡村旅游重点村提档升级。大力发展农村物流,建设改造乡镇集贸市场60个,新增产地冷藏保鲜设施20万立方米,开通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线路14条。改造升级县域电商直播基地不少于40个,推进辽宁省数字供销综合服务平台建设。二是健全联农带农机制。落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政策同带动农户增收挂钩机制。引导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与农户等紧密联合与合作,通过保底分红、入股参股、带动就业等方式,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支持不少于400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质扩规。出台赌网 领域社会投资指引,规范和引导社会投资。三是有效促进农民增收。扩大农民经营性收入,鼓励引导农户发展特色种养、民宿、手工作坊、林下经济等经营项目。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持续建设特色农业县、工业强县和文旅强县,支撑农民就近就业增收。扩大政府投资重点工程项目和赌网 基础设施领域以工代赈规模,探索推广林草生态建设领域以工代赈方式。推进家政兴农行动,加强省内外劳务协作,培育推介特色劳务品牌。对大龄农民工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帮扶。落实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制度,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依法纠治各类欠薪问题。实施数字乡村强农惠农富农专项行动,推进第二批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建设和省数字乡村公共服务系统建设。

  (三)不断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一是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保持县级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任期稳定,建强乡镇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做好村两委换届工作,深入开展换届矛盾问题排查化解,一村一策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深化党群共同致富活动,进一步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加强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选派管理,探索推进驻村干部组团式帮扶。统筹抓好农村党员和干部教育培训。统筹用好县乡村监督力量,加强村干部特别是一肩挑人员管理监督。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议事制度,保障农民群众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拓面深挖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线索,依规依纪依法惩治贪污侵占、虚报冒领、吃拿卡要等行为。加强对村巡察。推动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职、规范用权。二是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全面建立乡镇(街道)履行职责事项清单,严格职责准入制度,强化执行情况监督评估,健全动态调整机制。健全从县乡借调工作人员从严管控长效机制。严控对基层开展督查检查考核,精简优化涉农考核,统筹压减指标、注重实际效果。巩固一票否决和签订责任状事项清理成果,依照相关规定实行清单化管理。深化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整治,持续开展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清理整治。推进农村基层网格化治理多格合一。推动有条件的县(市、区)动态调整编制资源,加强分类管理、统筹使用,通过减上补下等方式推进编制资源向乡镇(街道)倾斜。三是培育文明乡风。实施文明乡风建设工程,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等实践活动,推进和睦家庭与和谐邻里建设。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模范进基层活动。丰富农村文化服务和产品供给,实施群众文化直达基层服务体系建设工程,开展四季村晚春节村晚BA”、稻田冰雪运动会等系列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加强传统村落保护管理制度建设,建立健全镇村历史文化保护工作长效机制。推动修编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保护规划,推进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建设,打造传统村落特色保护区。

  (四)持续加大乡村振兴投入力度。一是完善乡村振兴多元化投入机制。强化一般公共预算绩效管理激励约束,持续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谋划实施赌网 领域重大项目,用好中央预算内投资、超长期特别国债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涉农领域的资金投放。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乡村振兴债券。加强农村信用建设,强化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应用。推进农业设施与生物资产抵押融资,推行农业设施一棚一码、生物资产批次赋码管理模式。完成辽宁农商银行对东港、凤城农商银行及其发起设立村镇银行的吸收合并。支持保险机构创新地方特色农产品保险。深入开展防范和打击非法集资宣传,严厉打击农村各类非法金融活动。持续加强对涉农资金的审计监督。二是培育乡村人才。深入实施兴辽英才计划农业专家项目,培育乡村工匠。壮大农村各类人才和实用人才队伍,培训高素质农民、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农村实用人才1万人以上。优化涉农学科专业结构布局,建设涉农职业教育高水平专业群,打造现代农业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推进三支一扶计划、特岗教师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服务项目。开展农村科技特派专项行动,选派科技特派团(组)160个以上。继续实施科技进家、项目进家行动、科技小院推广和提质计划、青年农村电商培育工程。持续实施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引导城市人才服务乡村,健全评聘激励机制。实施辽服到家品牌培育行动,适当提高农民工就业集中的家政、康养领域急需紧缺职业(工种)培训补贴标准。

   人:王德宇

  联系电话:13840099021

  赌网-网赌百家乐

  2025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