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13030540号提案的答复
-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12日
- 编辑:白其鹭
- 来源:
辽农提〔2025〕120号
张鹏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辽宁食药用菌加工业发展的建议》(第0540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衷心感谢您对我省赌网 工作和经济建设发展的关心与支持。您的提案立足辽宁食用菌产业实际,深入分析食药用菌加工业发展痛点,提出的建议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前瞻性,为推动我省食药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加快我省食药用菌加工业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按照省政府重点工作安排,同时也针对您提出的我省食药用菌加工利用方面存在加工企业数量少、技术落后、产业链不完善、品牌建设不足、人才短缺等问题及相关建议,2025年2—3月,经省政府领导同意,中共辽宁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研究印发两个促进食用菌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文件,一是2025年2月7日,中共辽宁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辽宁省食用菌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2025-2027年)》(辽农领办〔2025〕12号),该方案对我省食用菌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总体要求,确定了发展目标,明确加强生产优势区建设、推进产品精深加工等6项重点任务,确定了保障措施(详见附件1)。二是2025年3月31日,中共辽宁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2025年农业特色产业工作要点》(辽农领办〔2025〕22号),从强化统筹引领、加强标准化基地建设、完善加工体系、健全市场流通体系等8个方面,明确2025年度工作要求,其中食用菌是10个重点农业特色产业之一(详见附件2)。
我厅高度重视您的提案办理工作,厅内由帮扶处牵头负责,乡村产业发展处、市场与信息化处、设施农业工作专班等处(室)配合,会同省发改委、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等8部门意见,根据您的建议,现将有关建议答复如下:
一、加强政策支持
1.将食用菌产业发展纳入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等相关涉农资金支持范围,统筹涉农项目资金向食用 菌产业倾斜。落实农产品加工企业新增先进设备投资补助,补助比例不超过设备投资总额度的30%。
2.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部署启动“大中城市周边现代设施农业更新工程”,设施农业列入“两新”政策(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支持范围,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赌网 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2025年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设施农业更新改造工作的通知》,通过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设施农业优势产区,加快推进老旧低效设施和更新改造,利用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进行食用菌生产,可以纳入更新改造范围,支持食用菌设施设备改造升级。
3.深化产融对接,降低融资门槛和成本,利用设施物权、生物资产抵押,提供信贷和担保支持。发挥政策性农业担保机构撬动金融支农作用,联合赌网 门共同 研发助农担保产品,为符合条件的食用菌经营主体提供贴息担保贷款,提升保险覆盖面。
4.统筹制定生产基地、出菇大棚等地方标准,完善工厂化制棒、农户分散种植的技术标准,规范种植、管护、采收、分拣、包装、销售等各个环节技术。严格菌种生产经营许可管理,加强菌种市场监管,规范菌种生产经营。
5.大力培育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 合作社等食用菌规模经营主体,支持符合条件的工厂化食用菌企业申报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和省级龙头企业。生产优势区要积极推进食用菌企业“小升规”“规升巨”,培育雏鹰、瞪羚企业。
二、鼓励技术创新
1.依托省食用菌种质资源库、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省食用菌工程技术中心建设3个菌种研发繁育推广中心,加强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和鉴定利用。研发推广液体菌种、代料栽培,发菌设施、环境智能化管控等技术,引导菌种生产、菌棒制作转型升级。鼓励头部企业在生产优势区设立菌种研发机构和菌种生产基地,鼓励高校、院所、企业等各类创新主体创新种质、培育新品种。
2.整合省内外优势科研力量,建立食用菌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加强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科技攻关、成果转化和数字化应用。加大对食用菌产业科技创新的 支持。
三、推进设施设备改造升级
1.围绕食用菌加工、流通等环节,进行设施设备改造提升,推进仓储保鲜、冷链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支持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发展精深加工。
2.鼓励优势区家庭农场、合作社开展清洗、烘干、分拣、包装等产地初加工。引导龙头企业在重点乡镇、村建设一批食用菌初加工基地。有序发展食用菌速冻、干制、 腌制、油炸等食品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
3.鼓励龙头企业增加食用菌产品品种,推动精深加工,丰富市场供给。通过政策引导、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等方式,加强上下游企业合作,提高产业协同发展水平,形 成规模效应,推动全产业链开发。
4.完善培育龙头企业机制。完善相关政策,坚持优先推荐本地成长性好、规模相对大、新增生产性投资多、与本地农民联结紧密、带动本地农民增收的企业;优先考虑辽宁省做强农业“土特产”重点任务,支持食用菌产业发展。
5.完善集聚区基础设施提高承载能力。重点支持凤城市、宽甸县等全省25家集聚区的基础设施改造项目,围绕产业布局和项目需求,规划建设了道路管网、污水处理、数据中心等项目,提升集聚区公用配套设施水平。
四、强化品牌建设
1.打好“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组合拳,培育一批叫得响、有特色的“辽菌”品牌。积极推动符合条件的生产者使用“岫岩香菇”“岫岩滑菇”“抚顺单片黑木耳”等地理标志商标。抓好质量控制和追溯体系建设。加大重点企业和品牌产品的宣传推介力度。
2.在央视播放食用菌宣传片;在北京站、北京朝阳站、上海虹桥站等重点高铁车站媒体宣传辽宁食用菌品牌;在沈阳至北京、沈阳至上海的高铁列车上宣传辽宁食用菌品牌;在首都北京王府井投放“辽农优品、品味领‘鲜’”为主题的农业宣传片,涉及食用菌品牌。
3.组织食用菌企业参加中国国际食品及配料博览会和中国国际预制菜产业博览会、广西国际农业博览会、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土特产”推介工作、辽洽会等展会。在线下(沈阳)和线上召开两场辽粤农产品对接交流活动,在广州市组织召开辽宁优质特色农产品推介会,进行现场对接推介,供需双方进行充分交流。
4.在京东平台开设辽宁特产馆,推动“辽字号”农产品进景区、进高铁,继续在高铁站点、高铁车站开展品牌宣传,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优势,在抖音平台开设账号,宣传辽宁优质农产品,持续扩大“辽字号”农产品知名度和影响力。
五、培养专业人才
1.加快组建辽宁省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加大高层次专业人才引进力度。用好科技特派团,建立专家服务 站,构建覆盖主要生产区科技服务网格体系。做好食用菌生产、加工项目指导和服务,推进新建项目落地投产。举办高素质农民培训班,强化基层技术人员培训。
2.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增设特色产业急需紧缺专业。在农学、园艺专业本科实施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实验班,在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植物保护等专业实施“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重点加强特色产业课程设置,为特色产业作好拔尖创新型高端人才支撑。围绕特色产业,发挥科技副职、驻村第一书记、科技特派团(员)、乡村振兴专家讲师团、技术经理人等农科专家作用。
六、推进产业融合发展
1.在食用菌生产区开展“菌菇主题”乡村旅游,推进“产业带旅游、旅游兴产业”融合发展。支持食用菌种质资源库、科普馆和蘑菇农场等创建多功能农耕文化体验馆。打造一批集种菇、赏菇、采菇、食菇为一体的“蘑菇小镇”,讲好辽宁“菇事”。
2.依托企业、协会举办食用菌文化节、美食节、主题研讨会,利用各类媒体平台宣传我省优势特色食用菌, 引导大众消费食用菌,全方位提高我省高端食用菌知名度和竞争力。
3.组织岫岩县参加2025美丽乡村休闲旅游行(春季)推介活动,提升辽东绿色经济区乡村休闲旅游知名度和美誉度,持续推动当地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旅游经济优势。
下一步,我厅将继续推动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持续完善部门协同推进机制,加强政策资金保障,推动食用菌产业全链条升级。恳请您继续关注辽宁食药用菌产业发展,对我厅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共同助力辽宁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
联 系 人:沈新忠
联系电话:18640065659
赌网-网赌百家乐
2025年6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