赌网

关于对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13030555号提案的答复

  •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12日
  • 编辑:白其鹭
  • 来源:

  辽农提〔202584

刘海东委员:

  您提出的《推动农文旅商有机融合 促进我省农村一二三产业快速发展》提案收悉。感谢您对赌网 工作的关注与支持,我厅会同省商务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交通运输厅、省税务局、省通信管理局、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等部门经认真研究,现就提案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一、近年来所做工作和取得的成效

  一是出台政策扶持。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农文旅商融合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实现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省直相关部门先后印发《关于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经验 进一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辽宁省支持乡村旅游重点村建设方案》、《关于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方案》、《推进旅游公路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7年)》、《辽宁省推动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行动方案》、《信号升格 畅联辽宁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和《辽宁省农家乐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措施办法,为推动农文旅商有机融合、促进我省农村一二三产业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政策支撑。

  二是加强金融服务。推动银行机构加强三农金融服务和涉农贷款产品研发,支持盛京银行推出辽农贷,专项支持农业生产,2024年累计投放11.71亿元,余额9.46亿元,服务企业456家;扩大农业保险范围和品种,提高风险保障水平,人保财险、大地财险、中华联合财险、太平洋财险、平安财险、中航安盟财险、中国人寿财险7家公司已在17个重点帮扶县开办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业务,承保标的涵盖肉牛、肉羊、肉鸡、生猪、食用菌、中药材等品种;创新农业担保产品与服务,引导省农担公司研究推出首款特区式行业特色产品盘稻担,帮助企业拓宽融资渠道,2024年省农担公司新增担保额92.9亿元,平均融资担保费率0.81%

  三是优化营商环境。将涉及市场监管、消防、住建等多部门、多业务系统办理的单事项集成为整体服务,办理时间由12个工作日减少至8个工作日,办理环节由3个减少至1个,提交材料由14份减少至10份。开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专项治理,以旅游景区服务单位、农家乐、商场超市和销售摊点为重点,严厉打击无证经营、假冒伪劣食品、过期食品等违法行为,提高旅游景区食品安全质量。严格落实国家关于支持农文旅产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加力提效开展政策找人,确保税费优惠政策落地见效。全面加强银企对接,通过举办金融服务活动、省融资信用服务平台、辽信宝小程序等线上线下活动,着力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截至2024年,全省金融机构投放绿色贷款余额6078.5亿元,同比增长15%,连续21外季度保持两位数以上;深入开展游购乡村系列活动,打造乡村文旅消费新场景,带动乡村特色产品销售,促进城乡消费升级。

  四是打造精品工程。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不断拓展农业观光、体验、休闲、度假、康养、教育等多元功能,支持各地依托地域文化特色,开展文化与非遗、文创与乡村等相融合的特色精品主题活动,培育了以六地红色旅游、滨海旅居、森林康养、冰雪旅游为代表的精品项目,发挥以点带面示范带动效应,推动品牌建设,促进农文旅商融合发展。在盘锦大洼区举办中国美丽乡村休闲旅游行(秋季)推介活动,组织大连庄河市参加全国赌网 举办的美丽乡村休闲旅游行(春季)推介活动,在人民网、小红书等平台宣传推介我省休闲旅游、乡村民宿和特色农产品。沈阳市沈北新区、大连市旅顺口区获评全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地区。锦州市北镇梨花节、丹东海鲜文化旅游系列活动被央视新闻、CCTV4、新华社等多家媒体相继报道,全网总浏览访问量超2亿人次。2024辽宁·谷雨后无寒 邀您上春山’”辽宁·文脉越千年再现民族融合情11条乡村旅游线路入选乡村四时好风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截至2024年,获得国家批准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重点县8个、美丽休闲乡村73个。通过农文旅商融合发展,带动了旅游、餐饮、住宿、购物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

  五是强化创新驱动。依托省农科院牵头成立辽宁省创意农业研究会,组建农业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实施省科技厅农业攻关及产业化项目绿色生态休闲农业模式及关键技术研究,在全省推广8个具有不同特点和功能的休闲农业发展模式,示范推广6项休闲农业集成技术,推广新品种20余个,打造出大连铭湖休闲农业观光景区、抚顺富春果蔬采摘休闲度假山庄、铁岭依农现代农业科技园区、阜新黄家沟休闲旅游示范村等省内知名乡村旅游样板。开展农业新产业新业态规划设计与策划咨询,先后完成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区域规划、现代农业园区规划、休闲农庄建设规划近百部,推动了我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组建创意农业专家讲师团、实施省科协的创新驱动助力行动、建立创意农业专家服务站19个,围绕提升创意休闲农业和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理念、产业化经营能力、新技术应用推广,开展技术培训、咨询服务和现场指导,为全省创意休闲农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六是完善基础设施。加大农村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为农文旅商融合发展提供坚实的硬件支撑。在交通建设方面,十四五以来,陆续投入省以上资金93亿元,累计建设改造农村公路2.56万公里,实现了乡镇100%通三级路、具备条件的自然村100%通硬化路;改造农村公路危桥840余座,实施农村公路安防工程0.5万公里,打造安全设施精细化提升省级精品路11条。在通信网络建设方面,鼓励电信企业加大偏远山区农村、边疆海岛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推进5G网络向自然村延伸,目前,我省行政村5G通达率达到100%,提前完成十四五信息通信业发展规划目标任务。在美丽乡村建设方面,组织开展农村环境净化整治行动,打造人居环境整治示范点,推进乡村三美建设,为农文旅商融合发展提供了优质的环境载体。积极拓展新产业新业态,推动全省100个乡村旅游重点村198个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26亿元。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厅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乡村振兴工作部署要求,锚定打造高品质农文旅商融合发展目标任务,联合相关部门大力推动我省农村一二三产业快速发展。重点在以下四个方面下功夫求实效。

  一是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在税收优惠方面,健全税费政策直达快享机制,全面简化税费优惠申办流程,大力提升税费政策宣传效能,健全完善纳税人诉求快速响应机制,不断提升政策落实精度,确保各项税费支持政策落实落细落地。在金融服务方面,引导金融机构扩大信贷投放,创新金融产品与工具,帮助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完善省融资服务平台功能,持续改善绿色金融服务。在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方面,积极申报农业产业强镇项目,指导每个强镇培育两个产业强村,确保中央扶持资金1000万元中至少要有400万元用于支持强村发展特色种养、特色加工、特色服务、特色文化等新业态和休闲农业、农村电商、文化传承、科普教育、乡村美食等新场景,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发展。结合省政府领导牵头推进10个特色产业工作机制,充分挖掘各地农业特色产业潜能,大力推动特色产业市场开拓、品牌创建。支持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建设,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

  二是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全省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在维护好现有农村基础路网的基础上,围绕八大提升行动,优化完善农村路网布局,提升基础路网通达通畅水平和骨干路网通行能力水平。出台《加强5G+智慧农业协同创新发展》的工作方案,结合我省农业发展实际需求,推动5G网络在赌网 领域广泛覆盖,计划到今年年底,全省行政村、自然村移动网络信号覆盖和质量显著提升,有人居住海岛实现移动网络覆盖,黄渤海海域按需实现网络覆盖,全省5A/4A级景区、国家一二级博物馆移动网络信号覆盖和应用体验全面提升。加大对乡村旅游景区、农家乐、民宿等经营场所周边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投入,加强公共服务设施的日常管理和维护,确保设施正常运行。

  三是进一步发挥电子商务赋能效应。完善县域电商直播服务体系,2025年建设改造40个县域电商直播基地。持续发挥省级电商直播基地和重点培育的县域电商直播基地的引领带动作用,通过资源对接、互动交流、组织参展和业务培训等方式,不断增强基地的电商直播服务能力,为县域特色产品网络销售提供仓储物流、直播带货、品牌推广、交流培训、供应链整合等综合服务。鼓励和支持我省县域企业通过电商直播新业态拓展市场渠道,结合我省县域特色产业和资源禀赋,培育数字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拓展辽宁特色产品网络销售渠道,宣传推广辽宁县域美好风光和特色文化,赋能县域农文旅商产业融合发展。创新线上消费新场景,持续举办中国(辽宁)网红经济合作交流活动周、辽宁电商直播节和辽宁双品网购节等系列线上促消费活动,搭建我省县域网红经济市场主体和辽宁特色产品与全国知名电商平台、专业机构和网红主播等优势资源对接合作新平台,拓展我省特色农产品网络销售渠道,提升品牌价值和影响力。

  四是进一步提升服务管理水平。严格落实《辽宁省旅游景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有关各方的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对旅游业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实施无缝隙监管;持续开展旅游景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专项治理和全省旅游景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全覆盖检查,引导农文旅商经营主体严格按照标准提供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开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带头人、经营户和专业技术人员为主的专题培训,邀请行业专家,分享前沿理念与发展趋势;资深民宿经营者,传授实战经验;高校旅游专业教授,讲解理论知识。通过培训,充分挖掘当地乡村旅游和农业特色产业亮点,与当地文旅商产业相融合,打造当地特色发展链条。同时,依托省农科院农业科技、规划设计,品牌建设等专家和优质农业实践基地,聚焦休闲农业人才培养,强化休闲农业产业人才科技素质提升。

  联 系 人:乡村产业发展处(农产品加工指导处) 李宜程

  联系电话:2344782318002446877

  

  赌网-网赌百家乐

  2025530